海上施工请来智慧“医生”
在黄海海面上,明月高悬,巨大的机器轰鸣声从天航局江苏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的施工现场传来,由“通恒”轮、“通途”轮、“天虎”船等16艘“国之重器”组成的疏浚船队正在紧张施工中。
“‘天虎’船,发现三艘渔船进入你船施工区域,请尽快劝离,请尽快劝离!”悬挂在天虎船驾驶台上的高频喇叭里传来项目调度主管祝强急切的声音。在天航局连云港项目智慧工地监控中心,祝强正通过高清智慧大屏监控整片施工区域。
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地处航运交通要道,每天,数不清的油轮、运送矿石和危化品船只、渔船、客船穿梭其间。“我们的耙吸船体型巨大,每次挖泥和抛泥都要频繁穿过施工区域,安全工作难度倍增。”项目安全总监王志诚说,“为了保证船舶施工安全,加快施工进度,必须给工程船装上“慧眼”,实现项目的智能化管理。
在项目创产创效例会上,项目经理刘勋提出要“打造智慧工地项目管理平台”的想法,得到项目团队的一致同意。然而,当时“智能工地”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在疏浚领域打造智慧工地,更是没有先例,可以借鉴的经验极少。
为了把智慧工地落到实处,刘勋联系了中交疏浚和天航局技术部门的同事,根据项目施工船舶的特点,为它们量身定制了一套智慧管理设备。此后的4个月,刘勋又带领团队对智慧系统的数据采集方式和内容辨别标准反复论证和修改,连云港港智慧工地项目管理平台终于落地。“我们把整个连云港港航道施工区域的所有船舶都纳入到这双‘慧眼’的监控范围。”刘勋自豪地说。
智慧工地试运营当天,满载的“通恒”轮正准备前往储泥坑抛泥。值班水手四处瞭望确定没有异常情况后,“通恒”轮刚准备横跨航道,一艘渔船突然闯入“通恒”轮右前方约200米处,开始收网作业。此时,系统检测到有险情发生,自动触发警报。警报声响起的同时,监控中心的值班调度立即通过高频喊话“通恒”轮,“通恒”轮及时调整航行方向。首次上线便成效显著,项目部和船舶都切实感受到了智慧工地项目管理平台的安全、便捷和高效。
同时,智慧管理平台还能实时跟踪台风状况,及时提醒船舶尽快进入锚地下锚,加上项目制定防抗风灾专项应急预案,极大降低了连云港港区域台风和冬季施工大风寒潮给施工船舶带来的安全风险。
“智慧工地不能局限于安全功能,是否可以综合展示项目进度、质量、船舶等信息,直观反映项目的管控质量?”刘勋提出了新的设想。经过多次调研论证和系统调试,在原有功能的基础上,智慧工地又增添完善了疏浚远程监测系统、疏浚工艺数据分析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多个子系统。
“施工日产量仅1.6万立方米,这可远没有达到‘通途’轮的设计舱容。”智慧工地的疏浚工艺数据分析系统刚投入不久,便监测到万方耙吸船‘通途’轮的施工数据异常,项目总工张然第一时间上船了解情况。在智慧工地的帮助下,张然很快锁定了问题所在,在经历设备参数调试、施工工艺调整后,通途轮的生产率从每小时700立方米提高到接近1100立方米,日产量达到2万余立方米。“这套系统能够精准实现为问题把脉,是护航我们这片‘海上工地’的得力助手。”张然笑道。
来源
交通建设报天航局
欢迎转载 注明出处